欢迎进入金坛区洮西小学网站!
用户名 密码 微信扫码
您现在的位置:校务公开>>基本情况>>阅览文章

洮西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(2017—2020)

作者:高雅婧|发布时间:2019/12/31 15:51:26 |4366次浏览

贴着“水之韵”发展之路行走

——金坛区洮西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

(2017—2020)

第一部分  学校的历史和现状

一、学校沿革

洮西小学创办于1931年2月,定名为金坛县下新河初级小学。1973年3月恢复中心校,定名为金坛县下新河小学。1979年3月撤销教办室,成立中心校,定名为金坛县洮西中心小学。1992年更名为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。2007年撤乡并镇,改为金坛市洮西小学,2015年更名为金坛区洮西小学。

学校位于金坛区城南,毗邻风景优美的洮湖。学校曾先后获得江苏省实验学校、江苏省模范学校(两届)、江苏省教科研基地、江苏省平安校园、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、常州市课改先进单位、常州市模范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。深厚的人文底蕴、良好的办学声誉、优秀的教师群体,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二、学校现状

(一)基本情况

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,学生262人,教职工33人。学校专任教师中教育硕士1人,占教职工总数3%,本科学历30人,占教职工总数91%,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8人,占教职工总数的24%,具有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21人,占教职工总数64%。学校现有常州市各类先进个人5人,常州市五级梯队人员2人,金坛区五级梯队人员5人。

近年来,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,办学特色不断彰显,办学品位不断提升。在加强内涵建设的过程中,学校秉承“打造‘上善’”文化,建设‘若水’校园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以“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,为教师幸福人生润色”为办学宗旨,以“上善若水”为校训,以“海纳百川”为校风,以“润物无声”为教风,以“滴水穿石”为学风,坚持以“水之韵”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,以小班教育改革突破为引领,一路求真务实、不断超越。在2013、2014、2016年金坛区学校办学水平考核中获一等奖。

(二)发展优势

1.学校办学理念与时俱进

八十余年的办学历程积淀了学校丰厚的办学经验,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过程中,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办学理念。洮西小学秉承“打造‘上善’文化,建设‘若水’校园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以“水之韵”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,以“小班化”特色教育为抓手,以“水之韵”特色校本课程为依托,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农村特色学校。

2.“水之韵”文化建设如火如荼

大力加强“水之韵”校园文化建设,围绕“上善若水”的精神核心,初步形成了“水之韵”低年级校本教材,并依托丰富多彩的“洮贝贝”社团活动进行课程的实施,尤其是开展了与“水之韵”密切相关的社团活动,如水之韵合唱团、泥塑、小小主持人等,也让越来越多的洮小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跑道。

3.“小班化”教学特色初步彰显

多次组织教师开展“小班化专题读书活动和沙龙研活动,并邀请专家来校做“小班化”讲座和指导,使“小班化”的教育理念在智慧与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深化;同时,学校对“小班化”课堂教学提出了细致的“四、五、六”要求,即:四种关注、五个层次、六处细节。教师努力做到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,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”。多次在全区进行了“小班化”展示活动,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。

4.传统主题活动崭露头角

德育主题活动之“校园四节”,已俨然成为学校的传统文化品牌。读书节,我们创新活泼有趣的读书形式,拓展读书领域,校园里飘散着浓浓的书香;科技节,孩子们在科技的海洋中尽情遨游,勤于动脑思考,善于动手实验,在不断的探索中提升了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。读书节、艺术节、体育节和科技节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洮小学子,促使他们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。

5.家校互动网络全面多维

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,我校坚持把家长作为教育资源,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,畅通渠道,加强沟通,已逐步形成了“家长委员会”“家长开放日”“家长会”以及网络沟通等多种联系方式,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,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,从而能够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享受教育,共同成长。

(三)存在问题

1.课程建设刚起步缺乏系统规划

“水之韵”课程文化建设,从2014秋学期的孕育到2015年暑假经过专家论证,再到2016年重点推进的社团基地建设,我们一直在努力。然而,学校的课程建设从文化、课程、精品课程,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,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,历经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成,因此,我们需要更多地寻求理论上的指导和学习,用更全面更崭新的知识指导开展实践研究。

2.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

学校的发展需要骨干教师的的支撑。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,搭建平台,加速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引领水平,一直是学校不断追求的目标。目前,我校骨干教师的比例与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明显不足,也缺乏大市级的学科带头人,同时,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,因此,迫切需要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,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。

3.办学条件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

学校建筑陈旧、设施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和课改的需要,这些也严重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。另外,随着教育装备的现代化进程,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,学校还没有达到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相对应的标准。

第二部分 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

一、办学理念

办学理念:打造‘上善’文化,建设‘若水’校园

理念解读:古人云:上善若水。“善”是“水文化”的精髓,既体现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的“善良”,又有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的态度、方法之意。全校师生应具备向上的精神追求、向善的道德品质,言行举止有章可循、有条不紊,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人生的源泉。

二、发展目标

洮西小学秉承“打造‘上善’文化,建设‘若水’校园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以“水之韵”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,以“小班化”特色教育为抓手,以“水之韵”特色校本课程为依托,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农村特色学校。

(一)学校发展目标

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,在未来的三年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、文化先进、特色鲜明、质量上乘的现代化农村特色学校,让每一个教师学生在校园中幸福成长。

具体目标:管理科学、文化先进、特色鲜明、质量上乘

管理科学——建立科学、规范的管理体系,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。依法管理,依法办学,形成“依法治校、科学管理、民主和谐、人本创新”的学校管理模式。

文化先进——以“海纳百川”为校风,以“润物无声”为教风,以“滴水穿石”为学风,并不断完善、赋予其时代意义,让“上善若水”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。

特色鲜明——大力推进“水之韵”校本课程建设,依托德育传统四节、洮贝贝社团活动和洮贝贝实践基地,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,彰显特色。

质量上乘——以“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,为教师幸福人生润色”为办学宗旨,校风、学风、教风好,教学质量能处于领先地位,学校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佳。

(二)学生发展目标

具体目标:志向高远、意志坚强、态度友善、身心健康

志向高远——“一滴水见太阳”,以小见大,树立热爱祖国、理想远大的人生态度;

意志坚强——“水滴石穿”,坚韧不拔,塑造勤奋学习、追求上进的人生品格;

态度友善—“融入大海不干涸”,宽容仁厚,培养品德优良、团结友爱的人生道德;

身心健康—“流水不腐”,富有活力,形成体魄强健、活泼开朗的人生状态

(三)教师发展目标

具体目标:润物无声、涤浊自清、利物不争、聚滴成海

润物无声的关爱精神——依法执教、热爱学生,像水一样公平公正,细致入微;

涤浊自清的治学精神——严谨自律、爱岗敬业,像水一样清洁污浊,永葆本色;

利物不争的奉献精神——为人师表、尊重家长,像水一样清静有为,惠及万物;

聚滴成海的团队精神——团结协作、不断进取,像水一样宽容豁达,勇往直前。

第三部分  发展项目与实施策略

一、管理发展项目

(一)目标

以“水之韵”文化建设为核心,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改革,形成一支有课程领导能力、求真务实的管理队伍,管理机制运行日趋完善,管理文化内涵日趋丰厚,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与科学。

(二)实施策略

1.追寻“水之韵”学校发展理念

组织全校教师通过教会职工大会等多渠道,不定期的开展讨论、学习学校“水”文化核心思想;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开展以“水”文化为核心的建设大讨论、学习,使上位的理念与具体的行为结合,将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,从而在学习、讨论与碰撞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。

2.设计“水之韵”校园环境文化

前期,学校已经将办学理念外显到学校的环境布置中,比如一训三风、古人论水、长荡湖水文化墙等等。在接下来的三年中,还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做好环境文化建设,整体思考,合理布局,学生为主、彰显特色,帮助学生理解水文化的含义,争做若水的学生。同时,把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让学生在主题设计、作品收集、园地布置的过程中形成“恒”的精神品质。

3.优化“水之韵”教师管理制度

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学校之前的制度已经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、学校的发展,因此在三年中要全面调研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修订完善学校各类管理制度,促进教师发展。首先,完善教代会制度,规范教代会过程,提升教代会实效,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,把制度建设、制度完善的主动权还给一线教师,形成有质量的提案,提请教代会讨论审议。同时,结合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和岗位设置的人事制度改革,把学校各类制度的具体条款,如:班主任工作条例、科任教师工作条例、“教师在校常规要求”和“月考核制度”等进行斟酌修改。

二、课程发展项目

(一)目标

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,立足“上善若水”的理念,努力建构校本化的国家课程、规范化的地方课程、个性化的校本课程。构建“水文化”建设为导向的“水之韵”低、中、高课程,跨学科综合主题课程设计。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形成相关的课程成果。

(二)实施策略

1.聘请专家引领,拟定学校课程纲要

首先,学校将重点开展“水之韵”理论培训、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课程建设模块理论学习,让教师对“打造上善若水建设若水校园”理念、课程模块、课程开发等重要概念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。其次,学校将积极邀请省市区各类专家来校进行课程实施论证,把脉学校项目研究核心和重点,问诊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础脉络,切实制定《学校“十三五”课程发展纲要》,为我校进行“水之韵”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2.梳理课程资源,形成课程开发体系

首先从课程资源入手,收集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源,我们将组织教师进行广泛收集、分类整理,为项目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和提供丰富的滋养。继续开发“水之韵”课程,以低年级先行,逐步推进中高年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。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、发展的需求,结合“上善若水”的理念,我们将进行课程的整合与设计,形成各年级“水之韵”课程的校本教材。

3.建课程开发组,推进课程整体运行

为深入推进研究实效,我们拟采用“项目研究+课题研究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重推进。学校成立项目研究小组,一把手校长担任项目研究组长,积极开展项目化研究,各个年级段分布推进。同时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,积极申报省市区级课题,年级组长和学科教研组长分别承担子课题研究项目。通过“项目研究+课题研究”相结合的方式,来全力推进该项目的研究与实施。

三、教师发展项目

(一)目标

通过水之韵课程的实施,达到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意识、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能力;努力造就一支博大胸怀和奉献精神,以“海纳百川”的心胸去包容和理解学生,要有敢于听取批评和无私给予的心胸,吸纳更好的想法和意见,关怀生命,做一个胸怀宽阔的人,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的高尚教师群体;力争三年以内新增加1-3名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、教学能手、教坛新秀。

(二)实施策略

1.深入学习教育理论,构建理论学习体系

学习是教师发展的无尽源泉,我们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,鼓励教师多读书,多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。学校通过新华书店到南京展销会、教育局推荐书目等途径,专门为教师购置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专著,鼓励教师积极借阅。

继续开展40周岁以下的教师的读书“学习摘抄”,把优秀美文推荐,好书推荐和教师专业文章等定位为学习内容;40周岁以上教师读专著,写好读后感;鼓励教师将充满智慧、荡涤心灵的美文和书籍与大家一齐分享,从而能陶冶教师的情操,净化教师的心灵,定期组织开展“周一讲坛”、“主题沙龙”活动。

2.规范学科教研活动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

学校教导处将注重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,协助教研组长认真制定教研计划,并需将水之韵课程纳入研究内容,规范每一次的教研组活动。开展以理论学习、疏通教材、集体备课、评课议课、主题活动等方式,扎实开展教研组工作,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工作职能,让每个教师在课程执行、课程开发等发面得到发展和提升。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,组织开展校内“展示课”、“研究课”、“评比课”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,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。每学期期末学校将对各个教研组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,评选“优秀教研组”和“优秀教研组长”,并在学校中进行工作交流和展示。同时学校将推荐优秀的学科教研组,争创区级以上优秀教研组。

3.邀请名师引领发展,打造优秀教师队伍

学校将定期邀请特级教师、专家、研训员、优秀课获奖者到学校讲学、上课,进行专题培训、课堂引领。在引领的过程中,根据教师年龄、特点和个性,制定不同的发展计划和评价标准,采用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的方式,鼓励教师积极加入区级及以上的名师工作室、学习团队等,为教师搭建多元成长的平台,通过“基本功”、“评优课”、“教学论文”评比等活动,促进教师由被动向主动发展,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。

四、学生发展项目

(一)目标

我校提出了“打造上善若水 建设若水校园”的办学理念,努力践行“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”的办学宗旨,以多元的活动为平台,培养学生良好习惯,塑造勤奋品质,追求优良品德,形成强健体魄,促进个性发展,从而塑造特色洮贝贝形象。

(二)实施策略

1.以“水文化”为特色,打造学校德育品牌

充分利用地域特色,挖掘水文化的内涵,用好校内外的实践基地,以红领巾小记者采访体验活动为突破口,让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体验,发展多元智能。

2.以习惯培养为抓手,夯实学生养成教育

以“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”和“八礼四仪”为抓手,加强班队建设,塑造精品班级文化,培养“严肃而活泼”的班风、学风。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、低起点、多层次、严要求、重训练、求内化,激发班队争先创优积极性,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。

3.以校园活动为载体,促进学生个性发展

组建好学生社团,继续举办好体育、艺术、读书、科学等文化节。聘请学术、艺术专家当顾问或导师,让学生获得更多专业指导,让每个学生的参与为学校文化添上绚丽的一笔。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个亮点与特色,通过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,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,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设空间。

4.以家长学校为契机,形成德育管理网络

家长学校活动要做到定期举办,创新形式,目标明确,富有实效。同时班主任、任课老师采用合适方式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,通过家校间的联系,使家长能比较深入地了解学校,从而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,形成德育共同体。

五、小班化教学发展项目

(一)目标

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,坚持全面发展、主动发展、生动发展、和谐发展为导向。以学生为本,优化教学资源,关注学生个体差异,因材施教,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。转变教学观念,教育方法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,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。优化教学过程,形成一套小班化课堂教学精品视频汇编。形成小班化有效评价机制。

(二)实施策略

1.继续加强主题培训

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,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再次学习、分析和研究,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,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尝试。其次,实施小班化教学,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,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,更新教学手段,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,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,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,培养学生求知、求新、求真的探索精神,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。开展小班化主题沙龙、教研组主题学习、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。

2.营造良好教学环境

学校继续整体规划设计,美化教室环境布置。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,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各班有个性化的进行主题设计,合理编排课桌椅凳,小班化环境布置等。课桌椅摆放应有利于个性化教学,有利于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互动。细化班级管理细则。制定适合本班级学生发展的《奖惩机制》,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,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,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。

3.合理优化教学过程

围绕小班化“四五六”要求,继续合理优化教学过程。备课: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精心备课,在备课中视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推出,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。而且还要注意对个别学生指导的联贯性,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。上课:课前做好充分准备,教学活动中突出重点、突破难点,实行分层教学,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,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,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。作业:多层次、多面批。设计弹性作业,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、水平和能力,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。辅导:小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重视个别辅导,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,更要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。考核:教学中,采取当堂测试、周小测、月大测等多种考核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,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,改进教学方法,构建高效课堂。定期开展小班化常态教研组课、主题研讨课、同题异构课等。拍摄形成一套小班化课堂教学精品视频课汇编。

4.形成有效评价机制

学校继续围绕常州市课题《乡村小班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》,积极修改完善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,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。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,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,重在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。同时,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,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进程。。此外,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多元的,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,更重要的是评价学习习惯、学习态度、学习表现、实践能力、爱好特长等,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,激发学生的进取心。最终形成有效的小班化评价机制。

 

第四部分  实施保障

主动发展规划的落实,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。学校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,重视舆论宣传,完善学校管理制度,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,确立资源保障体系。

一、组织保障

(一)明确党政工职权

校长对学校事务全面负责,协调学校对外关系,整合学校办学资源。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,支持校长履行行政管理职权,加强党员教育。工会作为学校行政与教师的桥梁,及时向学校反映教师需求,向教师宣传学校政策,关心教师,开展多彩的活动,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。

(二)合理设置中层机构

学校合理设置相关职能部门,对教师发展与课程开发、教学质量管理、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高质量管理。各科室目标要明确,职权要清晰。

(三)完善学校管理机制

学校、各科室、各年级、各班级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,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。学校除年度工作计划外,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,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,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。

二、观念保障

(一)注重舆论宣传

学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、教研组长进行学习,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、内涵,切实把握精髓;其次,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,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,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。

(二)更新教育观念

倡导教师通过学习、反思与研讨,转变传统教育观念,形成新的教育观、德育观、学生观、课程观、教学观、科研观与管理理念,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。

三、资源保障

(一)后勤保障

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,使学校校产管理、财务管理、生活管理走上更加规范的轨道,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,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。

(二)经费保障

在上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同意管理下,结合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,加大对课程开发与实施、教师发展、学生发展等相关工作的经费安排,保证规划中各项重要工作得以落实与推进。

(三)师资保障

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、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和岗位设置办法等制度,加强对教研组长的聘用和管理要求,加大教研组建设力度,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。

(四)社区保障

正确认识办学过程中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的价值,要通过合理开发与利用,充分发挥社区、家庭中有效的教育资源、尤其是要把家长学校工作也纳入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考中,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,提升学校办学质量。

四、评估保障

建立评估体系。根据学校发展的内容,制定相应的评估体系,每年做好自我评估,认真梳理归纳,接受区教育局的年度评估,以监督规划的实施,并不断调整规划,修订规划,确保学校办学三年更上新的台阶。

 

第五部分  自评机制

一、建立主动发展规划领导小组

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、工会主席、学校职能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,校长任组长负总责。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合理,职责明确。并做到有布置、有检查,使学校自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。

二、组织学习主动发展规划

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三年主动发展规划,统一认识,端正态度,掌握标准,规范操作,以主人翁态度自觉、主动、认真地参加学校自评工作。

三、分解落实规划评估指标

工作领导小组将评估指标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,落实到人。学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对分工负责的指标要认真研究,准确理解评估标准及达成度,弄清并掌握各项指标收集材料的要求。

四、组织评议并撰写自评报告

组织教职工分职能部门、年级组、教研组等多种组织形式对全校工作进行评议。学校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按各自分解的指标,通过多种形式收集相关信息,写出自评意见,最终形成学校自评报告初稿,最后经全校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审定通过。

 

综上所述,未来三年中,洮西小学将秉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,坚持“打造‘上善’文化,建设‘若水’校园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水之韵”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,以“小班化”特色教育为抓手,以“水之韵”特色校本课程为依托,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农村特色学校。

 


版权所有:金坛区洮西小学 管理登录

地址: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新河村希望路2号 电话:0519-82721688

技术支持: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